<<  < 2012 - >  >>
1
2 3 4 5 6 7 8
9 10 11 12 13 14 15
16 17 18 19 20 21 22
23 24 25 26 27 28 29
30




潜心研读教材  构建高效课堂

——《吃得好吗》教材简析

灵宝市第三小学  刘肖丽

尊敬的各位评委,各位老师,大家好!

 我是市三小的刘肖丽,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:潜心研读教材,构建高效课堂。

沐浴课改的春风,吮吸《新课标》的雨露,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科学的广阔天地吧。现在就让我引领大家走进大象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《吃得好吗》,一起来探课标之根、解编者之意、寻教法之妙。

我的解说流程分为“研课标之精髓——解编者之意图——求课堂之高效”三部分。

一、    研课标之精髓

首先,让我们一起研读课标。

2011版新课标明确指出: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,不再是以往所提的启蒙课程。它具有活动性、实践性、综合性。它一头连着幼儿园,一头为初中理科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
新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:掌握关键的基本科学知识和技能,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,形成计划与组织能力。

二、解编者之意图。

在明确了课程标准之后,让我们一起走进教材,去解编者之意图。

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共设计了八个单元,“计划与组织”是本册教材的一级目标,在编排上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关联性,强调“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”,使学生的学习情境更贴近于儿童生活,符合儿童特点,顺应儿童情趣

《吃的好吗》是教材的第二单元,通过教学活动,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念,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。《我们吃什么》一课,先让孩子对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了解,然后学习分类方法,进行分组分工的能力训练。《食物中的营养》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及对他们人体的作用,并侧重指导和训练学生做好观察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,完成实验一。实验前要做好三方面的准备,让孩子懂得充分的准备是实验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。《一次奇妙的旅行》不但要让孩子认识消化器官,了解消化过程,同时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分组、分工、准备活动材料等计划与组织工作,完成实验二,使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得到深化。《祝你胃口好》一课主要是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,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绿色食品,认识绿色食品的标志,重点指导学生观察食物结构金字塔,明白哪些食物要多吃,哪些食物要少吃,学会合理搭配食物,不挑食、不偏食, 热爱生活,保护环境,提高科学素养。

三、求课堂之高效。

理解了编者的意图,就让我们一起来探求课堂之高效。我以本单元第一课《我们吃什么》为例,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构想。

 “计划与组织”是本册教材的一级目标,结合本单元,我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。

1、          会给食物分类,初步了解食品添加剂。

2、          初步训练学生分成小组,推选组长,小组分工等计划与组织能力。

3、          培养合作意识。

教学重点是:做好分类前的计划与组织工作。

教学难点是:学会给食物分类。

由于小学生对其感兴趣的问题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。在教学时,要引领学生自主探究,亲身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。作为教师,我们的角色是组织,参与,引领,点拨,激励。教学活动分为四个环节:

1.说一说:

同学们,平时我们都吃些什么?

设计这个问题,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,让他们实话实说,畅所欲言。由于学生家庭生活条件、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差异,这一问题的答案一定各不相同,而这恰是宝贵的教学资源,为下一环节分一分做好了铺垫。

2、分一分

“这么多的食物,我们该怎么研究呢?”

这个问题的设置,是为了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想到分类的方法,教师适时点拨: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,目的是引领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日常生活,发现其中的科学话题,为以后几课的教学埋下探究的种子。在给食物进行分类之前,首先进行分组能力的训练,通过协商和讨论引导学生分组,推选组长、作好分工,初步形成一定的“计划与组织”能力,突出本节课的重点。

小组分好了,就开始合作探究,练习分类,填写食物分类表,经过汇报交流,学生就会发现,分类的结果是不一样的,按种类分,有蔬菜类、水果类、;按冷热分,有热菜,凉菜;按荤素分,有肉的,素菜类的,鸡蛋和牛奶属于荤的,还是素的?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,抛给学生,就是要引发他们去思索,去探究。通过亲身体验,学生就体会到“分类的标准不同,分类的结果也会不一样”,突破本节课的难点。

3、议一议

生活中常会见到很多有包装的食品,他们大多含有食品添加剂,让孩子拿出准备好的食品,看一看,食品包装上印有什么内容,小组议一议,这些食品中含有哪些添加剂,对添加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。最后,再让孩子去查一查。

4、查一查

“调查食品里的添加剂”是一个具有时代感的探究活动,课堂结束了,而探究活动并没有结束,鼓励孩子课后可以通过调查,采访,上网等方式去调查了解添加剂的来源及对人体的影响,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。

老师们,“借来西湖一池水,画得南国万年春”,课改已经走过了整整十年,做为科学人,我们理应走在课改的最前列,潜心研读教材,改进教学方法,让我们携起手来,一起构建高效课堂吧!

 我的教材解说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!

  • 标签:奋斗 
  • 发表评论:
    天涯博客欢迎您!